科研之美圆满完成

作者:发布时间:2022-05-31

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为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在疫情期间提升广大学子自我创新与自我展示的能力,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会学术科技部在2022年3月28日至5月27日组织开展了第六届科研之美活动。

本次科研之美以“青春献礼二十大,科研有我新征程”为主题。通过一幅幅作品,旨在让同学们发现、探索、追求科研之美,在冰冷的仪器中发现创造的温度,在微观的世界探寻美好,在宏观的世界追寻绚丽色彩,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增进师生交流的机会,拓展同学们的学术兴趣。

本次活动以线上形式展开,作品征集时间为3月28日至4月20日,经过十天的海选和初赛投票,决出20份优秀作品进入决赛。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投稿量达百余份,系列推送的浏览量达到近8000人次,投票人数超过2000人次。

应防疫要求,第六届科研之美决赛在5月27号下午14:00通过腾讯会议的形式成功举办。由化学学院戴伟教授、邵明飞教授和化学工程学院丁胜涛教授组成评委团,对选手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导。

决赛参赛者通过创作初衷、创作过程、创作感受对作品进行展示。展示结束后评委团老师进行提问并根据选手的作品及线上答辩打分。结合老师打分情况,共评选出九名优秀作品。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第六届科研之美”取得了圆满成功。感谢评委老师的耐心指导,感谢参赛者们用心发现。通过本次活动,在夯实提升了学生实验技术的同时,更提高了学生们的科研兴趣及创新精神。让各位学生体验到了探索发现之旅。愿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及学生学会发现“科研之美”,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惊喜与成就!

附前九名优秀作品欣赏:

特等奖


 《既见明月,何谓明月?》作者:李钦旭

图片介绍:“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是儿时的想象。如今我们知道月球是一个充满陨石坑和火山口的荒凉星球,可古人仍凭借强大的想象力,赋予了这颗荒凉星球「嫦娥奔月」的美好与浪漫。科学的进步,让我们看到了月球,站上了月球,触碰到了月壤。同样,在我的膜表面的电镜照片中,既见膜面,既见月面。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说:“我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科研中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新发现,都是未来的一大步。


创意奖


《爱心纳米纤维》作者:刘志康

图片介绍:纳米碳纤维制成的爱心,希望我们能怀揣着敬畏之心,热爱之心,求知之心对待科研。


《怦然心动》作者:孙梦雪

图片介绍:宇宙的诞生是一次温热的深呼吸,春日的呼吸,充满了勃发的生命力,呼应着外在天地自然的焕发新颜深吸一口气,只在一个呼吸间感受万物,就如同感受呼吸的起伏生死荣辱疲惫追逐,茫然的窒息,都在大地春回间吐纳的干净。春天来的很慢,春天才会有浪漫,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心动。珍惜每一次呼吸,热烈且自由,赤诚又勇敢,每一次,都藏着宇宙的秘密!


《翱翔雄鹰》作者:赵学智

图片介绍:愿我们如振翅高飞的雄鹰,面对困难不放弃,扶摇直上九万里;愿我校如高傲自信的雄鹰,在科研的路上,让群山低头,让云海让步,行空万里任自由。


优秀奖


《海底珊瑚珠》作者:胡陈燕

图片介绍:在做TEM测试时,我发现偶氮苯组装样品的形貌与海底珊瑚珠状近乎神似,是由一系列不同尺寸、明暗相间的纳米颗粒或重合、或相邻、或分散依次组成,呈现出树枝状的排列趋势,像是分支的鹿角,真是太奇妙了。当我放大视角,回神凝视,观察到一个小的纳米颗粒与一个大的纳米颗粒相连,像是葫芦状,犹如雪人,形态可憨可萌。这就是科研之美,这就是科研与艺术融合之美,只要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会发现科研处处充满美。愿我们大家在科研中体会乐趣,欣赏科研之绚烂!


《常青藤》作者:张相禹

图片介绍:图片为ZnCo ZIF-L纳米片阵列生长在碳纤维上的SEM图像,整体形貌犹如一根根常青藤,碳纤维枝干上长满叶片。正如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叶状的ZIF-L其层间垫状空腔非常适合容纳CO2分子,有利于CO2的吸附,将其碳化后可用作Li-CO2电池正极催化材料,呈现出优异性能。


《明天是玫瑰的花期》作者:武韵家

图片介绍:少年的梦里有大海、有日落、有蝉鸣不止的盛夏和永不凋零的鲜花。哪怕在科研的旅途中遇到挫折,也会笑着说:“成功的时候记得带束花。”


《绚烂》作者:田楠

图片介绍:偏正光显微镜下旋转的聚合物马耳他十字球晶有如正在绽放的七彩玫瑰。


《孤独星球》作者:张雨菲

图片介绍:显微镜下的微米零价铁球,像永远摆脱不了引力的孤独行星,它们无为地静默在属于自己的微观世界里,彼此守护陪伴,寻找着自己价值的尺度,这又何尝不是活在另一个浩瀚的宇宙呢?我不禁感叹自然世界的神奇与浪漫,人类之于宇宙,就像这微米铁球上的微尘之于微观世界,我们虽然以不同的方式存在着,但同样都会在无知的奔忙与等待中,仰望天上的星空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