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创新、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特别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要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要坚定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为指导同学们更好的开闸科研工作,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困扰,20201年5月13日晚,机电工程学院研团总支再次和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会合作,共同举办“求实创新、立德树人”德育导师大讲堂学术讲座。
本次的主讲嘉宾为机电工程学院德育导师,机电工程学院教授马秀清老师。马老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能够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兢兢业业,深入钻研业务,
她担任本科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等实践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同时参与多项教改项目,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曾获校级教学名师、北京市教育工会教育创新标兵、优秀班主任、班主任标兵、优秀教师、研究生德育导师等称号。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的涌现出一批有一批好老师是则是民族的希望。”马老师执教数苏十余年来,始终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她认为,教师作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必须是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三不朽中,立德在前。要想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师德是首要前提。就该话题,马秀清老师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其一,广大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不断加强,以良好的品行、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去引导感染学生。著名作家杨绛曾说过:“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的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马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生动得展现了言传身教的真谛所在。
其二,心中有爱、爱学生如子女。马老师提出,作为教师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多为学生着想,在学生受到挫折的时候安慰他们,在学生受到烦扰的时候开导他们,在学生迷茫的时候帮助他们,同时教师对学生既要关爱,又要严格要求,这样学生才能成长。“换位思考”是情商的本质内容,教师不仅要智商高,情商也要高。
其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马老师认为,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论语》中曾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当老师品行端正了,即使对学生不作出明确要求,学生也会照着老师的方式去做,对于尚在心智发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其四,善于反思,陪伴学生一起成长,与时俱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吾日三省吾身”,是所有伟大人物共性,用反思为自己的人生加速,用反思为自己的人生着色。马秀清老师作为资深的教育工作者,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超,常常结合身边的教学经历为同学们讲述如何在实际中践行以上行为准则,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展现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模范形象。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是对广大教师、学生的殷切希望,我们必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做新时代伟大中国梦的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