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风采】第二十期 软件开发就业专题——2019届优秀毕业生董俊根、马姗姗

作者:M1905发布时间:2020-06-05

你是否曾羡慕过影视剧中天赋异禀、清俊雅逸的肖奈?以为从事软件开发的人,一定要有超常的智慧和过人的天才?那么本期的两位学长学姐,将会用自身的学习和成长经历告诉你,即使我们都是普通人,只要我们肯下苦功,不畏艰难,也能够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对他来说,三年的研究生时光夹杂着许许多多无法研究的味道。他用自己的不断学习和努力,完成了从自卑迷茫到自信淡然的蜕变。他就是2019届优秀毕业生——董俊根。

  

姓名:董俊根

毕业具体去向:国家电网南瑞集团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从事电力系统仿真研究与仿真软件开发工作。

  

三年的研究生时光夹杂着许许多多无法研究的味道,让每一个认真走过的人在回首时都无法用言语表达出其中的情感。从刚入学对研究生生活的向往、懵懂,到如今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校园,董俊根在北化的三年时间转瞬即逝。这三年里,他始终怀着不负大好青春时光的心态认真对待学习、工作与科研,先后获得一次校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一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并发表SCI论文两篇、国际会议论文两篇,以及专利一篇。但这满满的收获背后,隐藏的是董俊根数不清的汗水和无数的艰辛。

与大多数研究生不同,董俊根的三年学习时光都在昌平的老校区里度过。由于自己的本科学校只是一个普通二本院校,他在刚入学时十分担忧自己的能力水平达不到导师的要求。为此,他从最最基本的科研工具Matlab着手,开始巩固和强化基础知识。事实证明,他的付出是值得的。这些自学的内容成为了他完成课程作业和科研任务的好帮手。由于董俊根的导师主要在东校区办公,这使得他的很多科研问题无法经常向导师求教。虽然这为董俊根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但也培养了他自主查阅资料,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是实验还是论文,董俊根都没有盲目着手,而是先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和自我试验,用最笨的方法,从模仿别人做起,逐步完成自己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在一遍又一遍的研究和修改中,董俊根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高达7.9SCI期刊Top一区。这个过程让董俊根意识到,想要发表高水平的论文,不仅要有实实在在的创新和良好的试验结果,还必须要通过高水平的英文写作将自己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完美地描述表达出来,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图表展示实验结果和设计合理的流程图,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思路。科研之路的完美起步为给了董俊根对以后研究工作的极大信心,使得他在之后的几个月“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论文成果,令他荣获了2017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2016-2017学年研究生校级三好学生。

研二阶段,为了提升自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董俊根选择到校外导师合作的国家电网某研究院进行课题研究,从研究复杂化工过程能效分析转向了电力系统的仿真和优化控制。虽然进入课题时面临了许多困难,但董俊根仍然坚持了下来,并快速适应了课题组的研究节奏。不仅如此,他通过广泛阅读前沿文献,发现了目前电力系统中存在的漏洞,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并得到部分应用,使得国家级大电网仿真系统的仿真速度大大提升。这样的肯定让董俊根大受鼓舞,并深刻体会到了目前所做研究工作的意义,坚定了自己以后从事柔性直流输电领域相关工作决心,也为他迎来了在国家电网南瑞集团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继续从事电力系统领域的仿真和仿真软件开发工作的机会。

董俊根始终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他看来,研究生阶段的导师都是授人以渔的引路人。在研究生的这三年时光中,每一个研究生最应该学会的能力就是学会自我学习。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这个知识飞速更新的时代,始终赶得上发展的步伐。他说,“无论是学习、科研,还是工作、生活,只要胸怀一颗热忱的心、正确选择、脚踏实地、不断学习,每个人都会收获满满。”

  

  

  她说,在北化的七年时光,她有过欢笑,有过哭泣,有过迷茫,也有过寻找和失去。在离开之时,她终于可以以自身优异的成绩和过硬的素质,对母校说一句“谢谢你”。她是2019届优秀毕业生——马姗姗。

  

姓名:马姗姗

毕业具体去向:毕业就职于上海利正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隶属于上海航天八院卫星工程研究所)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室,主要负责软件开发的工作,为我国航天卫星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时光荏苒,转眼间马姗姗已经在北化度过了青春最美好的七年时光。对她来说,七年的点点滴滴就像《北京北京》中所唱:“在这有太多让我眷恋的东西,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我在这里迷茫,我在这里寻找,也在这失去”。尤其是研究生的三年,让马姗姗得以快速成长,并满载收获。

学者马奇曾这样评价高等教育:大学只是偶然的市场,本质上更应该是神殿——供奉知识和人类求知精神的神殿。在北化,马姗姗遇到了她的导师王学伟教授,让她得以进入603实验室这个优秀的专业学习平台,并负责实验室中关于国家电网的研究项目和论文的书写。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之下,马姗姗以此为研究基础,先后发表了4篇学术论文,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严谨执着的科研态度和诚信创新的科研精神得以培育。

马姗姗始终坚信,研究生三年的生活绝不应仅限于学术研究领域。为了提高专业素养,她先后参加了“2018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和“2018年全国大学生(研究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两大专业知识能力竞赛。这两次比赛经历让马姗姗锻炼了自己的编程能力和团队沟通合作能力。尤其是在准备“2018年全国大学生(研究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时,学校正处于校庆前的大装修时期,校园内到处都是卡车、货车的“战场”,电钻声、挖地钻声等声声入耳。在这样“战火纷飞”的环境下,马姗姗毅然坚持每天按时起床促进竞赛进展,并代表北京化工大学奔赴南京荣获大赛二等奖。

为了丰富学生社会实践的阅历,马姗姗进入了一家创业公司“北京格致创想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嵌入式软件开发相关的实习工作。虽然第一次负责推进大项目,让她深感焦虑,但负责人的鼓励和帮助使得马姗姗的工作艰难却缓步前进。在这一过程中,她的编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专业知识库进一步丰富,对步入社会的艰辛也愈发感触。

其实在生活中,马姗姗是一个很爱运动的女孩子。她不仅热衷于跑步、爬山和瑜伽等运动,还曾经参加了校运动会女子400米的比赛,并获得了第三名。在她看来,日常的运动和锻炼可以让自己每天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充沛的精力,从而磨练意志,让身体和心灵都得以健康成长。

她也很爱看书。阅读一本书,就如同经历着别人的人生,在感受书中故事的情感起伏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情感。对马姗姗来说,印象最深刻的书籍是西班牙名著《时间的针脚》。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女裁缝变成女间谍的故事。书中女主角的勇敢、坚强的精神深深影响到了她,并成为她人生的一个重要榜样。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马姗姗通过在学术上的进修、竞赛的竞争、实习的磨练、生活的锻炼和自我探索的精神追求,成功签下了心仪的单位,为自己的学生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她说,她最喜欢的是华为CEO任正非的一段话:“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悲观,不要遇到一点挑战就投降,要敢于亮剑,提刀跨马杀敌!”希望这段话,也能够勉励屏幕前的你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