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们勤于学习,善于积累,用自身的优秀带动班级的进步;他们一路进取,一路成长,用自身的努力贡献通信行业的发展。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持之以恒,方为真谛。本期榜样风采,让我们一起了解来自经济管理学院的两位学姐,共同学习她们身上的优秀品质。
姓名:冯云晓
毕业具体去向: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党建管理
从刚踏入北化校门的那个懵懂的姑娘,到后来的“优秀研究生会工作者”,她脚踏实地,用汗水浇灌梦想;初心如磐,用信念坚定行动;奋力拼搏,用梦想指引人生。她就是2018届经济管理学院优秀毕业生——冯云晓。
时光飞逝,3年的研究生生活转眼即将结束。刚踏入北化校门时,冯云晓还是一个懵懂的姑娘,常常因为自己本科来自一个普通的非211学校感到自卑。那时的她,羡慕师兄师姐的学术能力,感慨学校的学术氛围,同时也隐隐担心自己不能适应高强度的科研节奏。幸运的是,她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在导师和学院各位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她迅速适应,快速成长。研究生期间,冯云晓题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及建议》和《基于“情景—任务—能力”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准备能力评估—以S市港口为例》的两篇论文在两家知名期刊上得到发表,成为了冯云晓在科研道路上的一次里程碑。
科研学习之余,她还担任班级党支部支书一职。面对支部成员科研压力繁重,支部组织活动困难的现状,冯云晓通过多组织让大家放松的党日活动、合并党员大会和党课学习等针对性措施,有效提升了党建活动的质量,并节省了同学们的宝贵时间。真是这样突出的表现,使得冯云晓在校研会的年终评比中被评为“优秀研究生会工作者”称号。这不止是一种荣誉,更是对她脚踏实地、默默付出的一种肯定。
在老师的推荐下,冯云晓来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实习,正是在这里的一段经历让她对科研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想法。原本她以为科研是一条孤独而枯燥的道路,一眼望不到头,但在实习的日子里,当她每次将自己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时候,她自身就会由衷的生出一种自豪感。仿佛是农民伯伯的辛勤播种换来了大丰收,那种成就感与荣耀感让冯云晓明白了学术科研的魔力。此后,她对待自己的科研工作也更加地认真。
进入研三后,求职季开始。一开始,她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虽然随便投的几份简历让冯云晓收获了几个录用资格,但她却并没有真正感到开心。因为她始终觉得这些工作并非她发自内心喜欢的工作。在重新审视自己后,冯云晓有针对性地投了新的简历,自信的接受了面试,终于,她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成为了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的一员。
冯云晓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也许未来的道路会有许多曲折,但只要不忘初心,坚定信念,相信我们终会迎来希望的曙光。
姓名:李晓忆
毕业具体去向: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化工大学八年的陪伴,见证着她的成长。从一名大一新生到兼职辅导员,是刻苦努力让她完成了完美的转型。她就是经济管理学院2018届优秀毕业生——李晓忆。
八年化大人,一生母校情。 2010年9月,李晓忆开始了自己的北化之旅。虽然懵懂,但她深知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本科期间,她刻苦努力,共获得一等人民奖学金一次、二等人民奖学金2次和三等人民奖学金3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重点支持、“ERP”沙盘模拟大赛第二名等。
此外,她还积极参加到学生工作当中,在本科期间先后担任北京化工大学学生会文艺部部长、学生会副主席,光荣地加入了校国旗护卫队并成为精英锻造计划培训班的一名学员。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使李晓忆获得北京市三好学生、首都“先锋杯”优秀团干部、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和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并让她获得了优干保研的机会,成为了一名兼职辅导员。
由于北校区只有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因此辅导员就是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唯一的“老师”。在北校区工作的一年半时间中,李晓忆负责北校区团学组织管理工作,同时协助完成北校区辅导员团队建设、北区办公室日常工作等。在工作中,她始终希望自己能够做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日常工作,更希望能够给学生们的生活带来改变。因此在新学期伊始,她就在传统的“新生文化节”基础上,整合了原有各个学生组织散落的迎新活动,组成了大型的“新生文化节”系列活动,让新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去感受自己的课余生活。同时,她十分注重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并在各个学生组织内部建立起相应的评价考核体系,以求得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令她感到自豪的是,2013级主席团4位成员全部深造,其中1名保送至北大攻读研究生,3名出国深造,其中1名前往纽约大学深造,另外两名也在全球排名前10%的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
比起丰富的工作经历,李晓忆的科研成绩也毫不逊色。在研究生期间,她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同时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参与我校与中欧商学院合作的“航空货运大数据预测”项目,并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为了扩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她还参加了第十届和君商学院的学习,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经历。
正是一次次的坚持和磨练,让她在求职的过程中也十分自信坦然。对她来说,虽然研究生生活十分辛苦,但也有效地锻炼了自己。如今,她即将踏上新的工作岗位,面对未来,她将怀揣母校的嘱托,带着在母校这八年学会的努力、踏实和责任心,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