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管研2001支部“先锋领学”第六期|中国空间站首位女宇航员王亚平的“太空之旅”

时间:2021-11-27浏览:126

2021年11月26日,管研2001党支部就“学时政热点谋发展”专题开展理论学习。本次学习的主题为“因热爱而执着,因梦想而坚持——中国空间站首位女宇航员王亚平的‘太空之旅’”,李想同志分别从王亚平个人简介、圆梦之路、丰富精彩的太空生活和航天精神基本内涵四方面进行了分享。在学习中,支部成员体会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无一不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祖国的强大感到骄傲。

学习要点:

一、王亚平个人简介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准时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王亚平成为中国空间站首位到访的女宇航员。

王亚平于1980年1月出生于山东烟台,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学位,被授予大校军衔。

  • 2010年5月入选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 2012年入选神州九号备份航天员

  • 2013年执行神州十号飞行任务

  • 2019年入选神州十三号飞行任务乘务组

  • 2021年执行神州十三号飞行任务,第二次踏上太空之旅

二、王亚平的圆梦之路

  • 萌芽阶段

新华社记者张扬在专访国青联副主席、航天员王亚平时,问道王亚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要成为一名航天员的。她答道:“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当时还是飞行员的我和战友在电视机前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看着火箭灿烂的尾焰,内心突然萌生了当航天员的想法:中国有自己的男飞行员、女飞行员,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男航天员,那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就在那个时刻,我的心里悄悄种下了一颗‘航天的种子’”。

  • 破土阶段

航天员需要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在航天器的舱内外完成飞行监视、操作、控制、通信、维修以及科学研究等特殊的工作任务,并能正常的生活。这要求他们具备优良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对航天特殊环境因素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熟练掌握航天器和完成飞行任务所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王亚平选拔为备份航天员后,每天都需要经历严格的训练,包括:飞机飞行训练,以锻炼空中环境的适应性和熟练驾驶技巧;失重训练,常用飞机作抛物线飞行和利用中和浮力模拟池进行失重状态下的动作练习;超重训练,常用大型离心机进行训练,离心机高速旋转时会制造出相当于人体重力8倍的过载,会让人面部失控,呼吸困难。此外,还包括航天生活环境训练、听力测试、航天员振动训练、着陆冲击训练以及航天员救生训练等项目。

  • 为国出征

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11月7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三、丰富精彩的太空生活

航天员们在航天器内除了严谨的飞行监视、通信、科学研究等特殊任务外,也有充实的闲暇时光,如《朗读者》节目中,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发来的“太空朗读”、航天器内的科学垃圾分类、每日护肤时刻还有神舟十号开展的首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太空授课和天地互动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动”。

四、载人航天精神基本内涵

发展载人航天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期关注、高度重视的一项伟大工程。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其具体内涵为:

  • 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呕心沥血,奋力拼搏。

  • 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攻克尖端课题,抢占科技制高点。

  • 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尊重规律,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实施,在任务面前斗志昂扬、连续作战,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在成绩面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 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自觉服从大局、保证大局,同舟共济、群策群力,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难题共同解决,有风险共同承担。

  • 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一心为事业,舍弃生活方式的多彩而选择单调,舍弃功成名就的机会而选择平凡,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以苦为乐,无怨无悔。

五、分享总结

神州十三号的顺利发射又是一次伟大的出征,代表航天事业的航天人不仅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更是为中国的科技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相信在未来,我们必将能创造更多的航天奇迹,实现更大的“航天梦”,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精彩的中国印记。

 

潘兆华同志:航天员不仅仅是表面的风光,在长期失重的情况下会让人骨质疏松,肌肉力量下降发生萎缩,2013年时,国外航天局对回到地球的宇航员进行体检,每一位航天员的身体都有不同的损伤,许多人眼睛发生了异常,视神经周围出现了故障,有几个宇航员的眼球候补压扁,嗅觉,味觉也出现了问题。所以从李想同志的分享中,我对宇航员有了更深的了解,由此更加佩服首位女宇航员王亚平,她称得上“巾帼不让须眉”。

苏菁同志:王亚平航天员身上的挑战极限、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令我钦佩。成为一名航天员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知识储备上的极大挑战,祖国的事业正是有这样意志坚定、默默奉献的先驱英雄才能够实现突破。我们也需要在日常工作科研中学习他们身上顽强的意志品格,砥砺前行。

雷凯宇同志:李想同志为大家分享了女航天员王亚平的故事,大家在领会到伟大航天精神的同时,更为祖国的进步而感到骄傲。李想同志提到,在饮食方面,我国的宇航员在太空的饮食更加丰富,除了日常需要的营养之外,还可以携带副食、坚果等食品;在日常起居方面,他们也像我们一样实施垃圾分类,甚至可以实现每日护肤。这些细节无不让我们感受到国家航天科技的进步——可以让宇航员享受到与平时同样的生活品质,我想这是值得每一个人骄傲的。

此次时政分享以中国空间站首位到访女宇航员王亚平的个人事迹为切入点展开叙述,使同志们对航天员日常训练、太空生活以及载人航天精神基本内涵的有了一定认识。科技兴国,航天筑梦,寄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神舟飞船再次起航,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攀高峰、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品格。作为青年学生党员,我们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自觉地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践行航天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