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风采】第四期 研究所/博士后就业专题 ——2019届优秀毕业生张凯、段平洲

时间:2020-03-04浏览:1378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他们从踏入研究生阶段开始,就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在求学之时,他们满怀一腔热血,用汗水书写青春;他们脚踏实地,用勤奋开拓成功之路。回想过去,经历过太多的喜悦、悲伤、离别、兴奋,那些汗水终将成为美好的回忆,那些情绪终会聚为内心平静的音符。本期我们将走近下面两位学长,一起回顾属于他们的成功之路。


在北京化工大学学习和生活的五年时间里,他主要研究新型化工技术与工艺的开发与优化,力争实现现有技术的节能、减排、增效。他在不断前行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青年。他就是化学工程学院2019届优秀博士毕业生—张凯。



姓名:张凯

毕业具体去向: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2014年,张凯踏入了北京化工大学的校园。研究生第一年,他努力学习文化课,并参加了院学生会宣传部,成为一名宣传部的干事,积极配合老师和其他部门的工作。2015年的六月份,在他刚刚进入实验室时,对导师所给出的课题“低共熔溶剂吸收二氧化硫的研究”感到十分迷茫,也很担忧和彷徨。他对实验毫无头绪,很担忧自己很难做出新的成果,并因此寝食难安。走在校园里,他的耳中无鸟鸣,目不视绿色,身不感阳光,一时不知该何去何从。

当张凯倍感迷茫的时候,他阅读了很多对伟大科学家们的传记,其中有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数学是科学的工具,哲学是科学的利刃。他回想起在大学政治课的学习中,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在研究地质学的时候,就是充分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创了地质学的新理论,他顿时感到自己科研前方有了一座灯塔。因此,他开始重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思想的指导下,一步步走向科研的正确方向。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张凯将这些思想运用到了他的课题之中,在方向明确之后,他便开始阅读大量有关二氧化硫吸收机理的文献,总结出目前现有的二氧化硫吸收机理。同时,在发现当低共熔溶剂合成后,他立马进行了低浓度二氧化硫的吸收实验,所合成的低共熔溶剂对低浓度的二氧化硫有很好的吸收效果及重复使用性能。其中,咪唑-丙三醇(摩尔比1:2)为最优吸收剂,在一百五十摄氏度下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四十摄氏度下对2000 ppm二氧化硫的净吸收量为目前报道的最大吸收剂。依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他提出了通过乳酸调节吸收和解吸的思路,降低了解吸能耗。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他努力做出的研究成果最终作为两篇一区TOP文章发表。

从刚拿到课题时的懵懵懂懂,到第一篇SCI文章接受后的兴奋,可以说,人生没有彩排,而张凯一路顺利走过。他发表了6篇SCI文章,申请了国家专利3项,获得了2017年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和全国绿色过程与新秀奖,获得了中安信新材料暨北化欧亚奖学金。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让他不再彷徨,不再呐喊科研的前方究竟在哪里。在未来,他将继续为我国化工的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微薄而坚强的力量。


在攻读博士的三年时光中,他始终在探索改善水环境生态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在这个过程中,他既有过成功和荣誉,也有过遗憾和心酸。从学成回国到博士毕业,他凭借踏踏实实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毅,完成了对自己初心的探索。相信在未来,他一定会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他就是化学工程学院2019届博士毕业生---段平洲。



姓名:段平洲

毕业具体去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家国需求赋予了科研工作者责任和义务,兴趣爱好鼓励着科研工作者不断创新突破。在美国留学期间,段平洲曾经参与了地下水保护与修复的工作。2015年他学成回国时,十分希望能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为国家在水处理方面的技术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在这个领域内,只有具备了领先的研究成果和被社会公认的学术水平,才可以借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大展拳脚。因此,他毅然决然选择了攻读学术领域的最高端——博士学位。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沉稳使得已近而立的段平洲踏上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梯。

博士的三年里,段平洲始终在探索改善水环境生态的新方法新思路。努力晨昏事,躬行味始长,实验室成了他每天驻留时间最长的地方。他深知环保行业需要政策的大力扶持,为了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他主动担任了博士班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为了能多方面了解环保形势和技术,他承担了多个横向课题,全面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实战经验。在校期间,他先后参与了北京市环科院污染物普查项目,以及中国环科院在吉林石化开展的水专项示范工程。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段平洲保持着每天至少8小时的工作量。同时,他从不会只进行一个方向的实验,而是多个方向同时进行。就连自己休息的时间,他也会将其根据实验的进度进行安排的,甚至有的时候需要连续工作十几天才会休息一天。他耐住寂寞,不慕名利,苦心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无数次的尝试,他终于研制出新型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其文章发表在了4篇国际期刊上。这种材料可以对有机废水进行催化降解,其效果相较与传统工艺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科研的过程中,既有成功与荣誉,也有遗憾与辛酸。刚刚接手课题时,段平洲也会受到同行的蔑视,老师的不解,仪器的短缺等诸多问题,但他靠着自己不畏艰险奋勇拼搏的劲头,克服了重重阻碍。他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勇攀科学的高峰,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的北化精神,相信未来的他也能够在环境领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希望千千万万的青年环保工作者,都可以像段平洲一样,拥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保持着一份工匠精神,切实为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改善环境民生做出一份贡献